更多>>
守护母亲河,塑形长江情 ——汉口学院管理学院“三下乡”特色课程(一)
日期:2025-08-03  发布人:管理学院  浏览量:382

为厚植乡村学子家国情怀,培育生态文明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汉口学院管理学院实践团在阳新县白沙镇土库完全小学爱心托管班中,构建起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特色课程体系。其中,钟文静主讲的《留住长江的微笑》作为德育板块重点课程,以生动形式引导孩子们认识长江母亲河的生态价值与保护责任,让生态文明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

图片1.png

课堂以一组对比鲜明的影像震撼开场:一边是长江奔涌的壮阔画卷,江豚摆尾、鲟鱼溯游的灵动画面;另一边是岸线污染、物种濒危的警示场景触目惊心。钟文静从长江“黄金水道”的经济价值,讲到“生命之河”的生态意义,更串联起流域深处的红色记忆——从渡江战役的千帆竞渡到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让孩子们读懂:守护长江不只是呵护一汪碧水,更是传承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图片2.png

认知之后,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体验。课程特设“指尖上的长江”彩泥创作环节,钟文静分发彩泥,鼓励孩子们用双手塑造心中“长江的生命”。安静的课堂瞬间化作创意工坊:有的捏出憨态可掬、嘴角上扬的江豚,努力还原它标志性的“微笑”;有的刻画中华鲟遒劲的身姿;还有的勾勒出鱼虾嬉戏、水草摇曳的和谐生态微景。指尖翻飞间,刚学到的生态知识与对长江的情感,正通过具象创作不断深化。

图片3.png

当一件件充满童真又饱含深意的作品呈现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母亲河的热爱与守护决心。“要把作品贴在床头,每天提醒爸妈节约用水”……分享时的稚嫩承诺里,透着令人动容的坚定。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用双手创造了美,更在心中播下责任的种子——他们渐渐懂得,保护长江既是守护生态家园的必修课,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实践题。

长江奔涌,文明绵延。当孩子们用彩泥定格江豚的微笑,用行动践行守护的诺言,稚嫩的双手已托起对母亲河最纯真的守护。这堂课程恰是汉口学院管理学院实践团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缩影——以“三下乡”实践为桥,将家国情怀与生态理念融入课堂肌理,让红色基因与绿色理念在青少年心中共生根、同生长。这份植根乡土的育人实践,正彰显着高校服务社会、培育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为书写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青春篇章注入了蓬勃的教育力量。

收藏本页